基埔十周年
徽 號 的 聯 想 - 梁志鴻
想十年前,一位建築師為基埔設計了她的徽號,你可知道它的意思嗎?圖案雖然簡單,但當中卻充滿了屬靈意義 ─ 是我們多年來一直堅持和實踐的,就是把人帶到耶穌基督面前! 一.基埔植根於大埔 ─ 這個徽號上的綠帆船似曾相識?無錯!它曾出現於一些與大埔有關的徽號,是一個『大埔』的象徵。我們定意成為一間社區教會,本著基督的愛心服侍鄰舍,照顧他們的需要;他們亦是基督託付我們要得著的生命,不要忘記『六千』這個數字,在所欠福音的債上,我們責無旁貸!時常緊記為耶穌多得一人! 二.同一條船、同一個家 ─ 徽號上有浪,浪上的英文字和經改造的原徽號彷彿構造成一條船,彷彿比喻我們都一同擠身於波濤上的一條船,同舟共濟,我們都成為了一家人。既在波濤上,我們必定會遇到風浪,今天你我還在,為到你的堅持和同航,我心中感到無限安慰和鼓勵,讓我們繼續一同豪情地、勇敢地用信心前航,那怕風風雨雨!這個家是我們的,今天讓我們為她流下汗水,他朝一同分享她的喜樂。不要再觀望!你要上船嗎?我們十分歡迎你,深願這船能盛載更多人,成為你我的家! 三.誰是基埔的『帆』? ─ 徽號中帆上的『十』字正正道出問題的答案,十字架的主角─耶穌基督─就是我們的帆!『帆』是這條船的動力所在,不過帆要打開,才能夠把風捕捉,船就因此前航。帆要怎樣才能打開?基督是『道』成了肉身,聖經是上帝的『道』,耶穌說:『你們若常在我裡面,我的話也常在你們裡面』,可見『帆』要打開,上帝的話就要認識得透,這是我們未來要一同努力的方向。但願靈風再吹時,我們的帆已打開,船亦因此全速前航! |
基埔十周年 - 家偉執事
拉著的手不要散,挑旺的心不可冷 基埔剛剛數算了十年以來 神的恩典與帶領,彈指之間,自己亦走過了信主後的二十個年頭。當中沒有特別大的起跌,亦未遇一些驚心動魄、扣人心絃的事情。感謝 神,卻經歷過大大小小數不清由 神成就的「不可能」、失望灰心中的安慰支持、分擔同行的滿足喜樂……就如細水長流,日積月累,叫信 神的心愈是堅定。 |
基埔十周年 - 錦雄
百福(幅)布是以前民間很流行的布料,取名百福布是希望使用者得到祝福;正名為百家布,原料來自各家各戶,有富有人家造新衣剩餘的碎衣料 、破衣服,舊布爛布料甚麼都有,用各樣方法撿拾討索,總之人棄我取,搜集到材料便一幅一幅的用針線縫合,成為一大幅布料。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,現在只有在很貧窮的家庭才找得到這種有料。我喜歡「百家布」這稱呼,能讓我聯想到這拼成的一大幅(福)是來自各家各方的施予。 這布料有甚麼用途呢?窮人花不起錢買棉被,就靠這拼湊而成的百家被過冬了;這被溫暖嗎?如果這樣的碎布料都夠溫暖的話,棉被就不值錢了,相反,寒風會隨時穿過破洞,提醒你要另找一塊碎布補上。雖然身體不是很暖,但是心裡還是滿溫暖的。溫暖來自大家同心四出撿索的回憶;來自司針引線縫合的工夫;更來自人家善意的施予和祝福。 錦雄 2007年2月 |
基埔十周年 - 老基莉
主耶穌基督萬歲!! |
基埔十周年 - 盧家駇牧師
基道精神 那植堂的異象 我們的母會基道堂是一間人數不多,但略具生命力的教會。 十年前,她看見異象,繼續佈道植堂,並且首次在新界地區設立了一個新的佈道點 - 基道大埔堂。母會差來的肢體不多,又因為路途遙遠,所以發展不易。 |
基埔十周年 - 智斌
從第一個五年到十年我首先要為基埔十年感恩。在這十年,基埔由幾個家庭開始,到現在有80、90人,看到基埔的成長,就見證了上帝的恩典。特別是這五年間,教會正在轉變,敬拜讚美的更新、週六崇拜的成立、裝備站 …… 教會在成長,弟兄姊妹也在成長,不配的我們在上帝面前成了蒙恩的一群。 於我而言,這五年正經過了不同的階段:由中學到大學、由大學到工作。這五年也是我在基埔事奉的開始,最重要的莫過於是出作受洗的決定。當寫下這篇分享時,有一首歌很想和大家分享。這正正是我的心聲,也是你的理想嗎? 《為主來夢想》 相片裡,兒時的模樣,記錄著年少的時光;曾經在你我的心中,要登上月亮,要飛越太平洋。 多年後,我們都成長,告別了青澀和迷惘;曾經在你我的心中,編織的夢想,是否己遺忘? 啊 人生旳理想,是為主發光,拭去了淚水,使我們更堅強; 路依然漫長,別失去盼望,痛苦時記得有主在你身旁。 為主來夢想,為主來發光,雖然有挫折但我不用沮喪; 主是我力量,主指引方向,我們的日子有夢想,有燦爛的陽光! 五年前,我們籌備了基埔「本地製作」的敬拜讚美會 — 光合作用,帶出了生命復興的信息。 往後一年,開始了音樂方面的事奉。作為一個敬拜的帶領者,對我確實是很大挑戰。在我看來,真正的敬拜不在於唱什麼歌,而在於能否讓人好好思想上帝的一切。在這個層面上,確實需要上帝的幫助。在敬拜中我體會到人的微小,感謝上帝讓我從敬拜中學習讚美、交托、感恩與回應。在敬拜裡,也加深了對其他弟兄姊妹的認識,體會同心事奉,一起分享為主作工的喜悅。雖然基埔現在還沒有正式的敬拜隊伍,但我總相信上帝所悅納的是敬拜者的生命,而不只是其形式。 另一個轉變就是由提摩太團契到青年區小組。這不只是模式上的改變,更換來關係上的更新。從第一個小組「Pass It On」,到現在的「青1.1」組,經歷了差不多六年的時間,最叫我鼓舞的是見到組員的成長,最讓我經歷上帝的也是組員的成長!在六年的組長職份上,總覺得有很多虧欠的地方。但我也感謝上帝,讓我看到自己的不足,在我的不足和軟弱上,讓衪的大能與恩典顯得更大。保羅的一句說話時常提醒我 (林前3:6-7)「我栽種了,阿波羅澆灌了,惟有神叫他生長;可見栽種的算不得甚麼,澆灌的也算不得甚麼,只在那叫他生長的神。」於是,我繼續依靠上帝,戰戰兢兢地承擔小組的托付;當然,我更願意看到不斷有弟兄姊妹起來回應上帝,承擔小組。
用一句說話為這五年作一個小結:「教會要復興,便首先要更新自己;要更新自己,便要回到上帝的說話裡」。
讓我們為基埔第二個十年繼續努力! |
基埔十周年 - 陳静敏
首先要多謝梁牧師和家偉弟兄邀請我寫一些「由同發坊開堂至麗和閣献堂」的感想,經歷。 還記得去年9月我和國强弟兄参加基埔堂的十週年感恩崇拜,内心滿是感恩,看見教會人數增加,弟兄姊妹成長,真是快樂無比。我們的天父是那位超乎眾人之上,貫乎眾人之中,也住在眾人之內,我們各人蒙恩,都是照基督所量給各人的恩典。 基埔堂的誕生源於母會長沙灣基道堂植堂到大埔,最初的時候,我們有機會接觸到一些大埔青少年學生,於是在同發坊租了一個小小的樓閣,將福音傳開。那段期間我参與的次數不多,只知道母會的弟兄姊妹每次在這樓閣完成了補習班,活動,福音聚會,特別看見有人信主,他們帶回來的分享都是興奮無比,好像已經認定了下一站「大埔」。 看見有人信主真是很快樂,不過要發展下去卻是不容易的。當時梁牧師還是一位神學生,每星期帶着幾位「義勇軍」穿梭於長沙灣和大埔之間。當初信的果子出現了,要栽培他們成長,學習敬拜,於是母會召募弟兄姊妹委身到基埔堂,物色堂址,更重要的是為基埔家尋找一位好牧者。 麗和閣地铺是怎樣找到的,過程已經淡忘了,只記得這地方很特別,整條小巷子都是教會,末搬進來已經發夢了,我們這巷子內的教會有沒有機會聯合起來,一同為上帝作更大的見證。不過,當時梁牧師笞應作基埔堂的傳道人,卻清楚知道這是神的恩典,也是一個重要的印證,我們只管放胆去傳福音,在大埔區建立教會,天父必定帥領教會成長,前進。 1996年9月基埔堂開始在麗和閣崇拜,那時地方很寬大,現在卻很擠迫了,一同差遣到基埔家的兄姊,現在仍是忠心的教會支持者,梁傳道也成為一位更愛上帝,更愛教會的梁牧師。 10歲的基埔堂也開始脫去小孩子的樣式,進入另一個新里程,在此,祝願基埔家的弟兄姊妹:「在至聖的真道上造就自己,在聖靈裏禱告,保守自己常在神 的愛中,仰望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憐憫,直到永生。阿們!」 陳静敏 |
基埔十周年 - 潮傑與尚英
感謝神!祂帶領基埔家十年,亦帶領我們一家生活在大埔超越十年。 當中我們一家有身量的成長,亦經歷神的恩典常偕。祂的恩澤伴隨志恆的學業成長,亦給予我們夫婦有同心事奉的機會。眼見志恆同輩的少年人在屬靈上不斷有成長,心裹亦湧現一股渴望志恆能夠與主同行,在未來十年內被主使用。潮傑與尚英 |
基埔十周年 - 伙妹
未完的託付 作為一位母親,我很清楚生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隨時經歷生死,亦因孩子生來不易,所以都竭盡所能,用心照顧。孩子從吃奶至吃固體食物,學會走路,開始探索世界,這時,似乎可舒一口氣,然而若作為家長的,就此便將這等曾以無限愛心、努力所付出的成果,只放在寶盒裡作懷緬,而視作畢生成就,便有如困在籠中的鳥兒一樣失去鬥志,使當初一份責無旁貸的承擔,對歌頌生命的熱誠都萎縮了。家長不可忘記,付予生者的託付,孩子依然繼續成長,他們需要家長的導引,甚或結伴而行,家長的生活經驗、生命經歷,可以成為他們的借鏡和鼓勵。 至於孩子成長,從牙牙學語到懂得自己探索生命的真義,當然是一件可喜的事,但往往試煉隨著生命結伴而來,這時候家就成為孩子一個療傷、養病的地方,一個蓄銳待發的後防。只要孩子依然持守這份勇力,調正生命的道向,一天他們都會成為孩子的父母,只要頭上的太陽依然照耀,我們仍可以以這份勇力去經歷生命的燦爛。 伙妹 |
基埔十周年 - 謝可芬
基埔是我神學畢業後的第一個事奉工場,回想起那段期間,日子雖然短暫,但卻感受良多。當中有許多感恩,因為雖然我只是一個初出矛籚的小傳道,卻感到很被尊重及接納。不但如此,在小小地方中感到肢體相親相愛的關係,彷如一家人般。更加上一班委身的信徒,就如父母般照顧年青一輩,家的感覺更感強烈。轉眼間離開已有八年時間了,現在我看到以前被照顧、被牧養的一群,現在起來去照顧及牧養人,亦看到教會各肢體均同心合意興旺福音,我為此而感恩。深願上帝的厚恩大大的臨到基埔家,在未來的十年更加倍興旺。 謝可芬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