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園地‎ > ‎

門徒‧行者

「愛」在深秋 - 吳家偉

張貼者:2016年10月25日 清晨7:41Administrator

今天是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霜降,秋分已過,再過兩星期就是立冬了,說現在是深秋日子應相去不遠。秋意常帶點浪漫,年青時,有一甚流行改自韓曲的粵語歌名「愛在深秋」,這段日子基埔也接連有婚慶,講壇的主題書卷約翰壹書充滿愛的論述,這個秋季可說是額外的「愛」意溢然。

無疑愛的內涵極之豐富,相信沒有任何描述可全然解說,然而我們仍可在此中互勉成長。上週婚禮,Peter牧師在訓勉中提醒,在愛的關係中,不是要追求一般心態中的平等,如權責、對錯、得失等等,卻是要看不計對等地為對方付出與接納。可說是一個既雙互卻又單方面的關係。

9月初,立法會選舉投票的躍踴情境,相信大家記憶猶新,印象所及,自己從未嘗輪候半小時多方能投票,人龍更愈排愈長,相信這亦是很多關心選舉的肢體當天的禱求。當刻有一種感覺,投票就像祈禱,當我們考慮會否參與投票的時候,或許有一種“多自己一個唔多,少自己一個唔少”的思量,這跟我們不少時候為他人代求的感覺相似,個人的參與跟結果的關係若有若無。更相似的是,接受的人基本上是不知道自己的參與,選舉如是,為遠方與及不認識的群體祈禱或是私禱記念也如是,所以是沒有直接回饋的機會。

那為甚麼我們仍然堅持祈禱代求?我相信這是因與代求的對象一種「有份」的關係,不在於對方能否回饋自己,也不在於自己是否有份量成為有影響力的一員,只是為著對方的好處,有參與的一份,是出於愛,亦不在於對方是否按自己期望而得著,或是按自己所喜歡的而行,因為成就的在乎神,神會作最好的安排。有神在我們與肢體之間,彼此相愛成為一個三角的關係 -『我們愛,因為神先愛我們』約壹4:19。

約翰壹書跟其他新約書卷中所主要用的「愛」字,在希臘文是 agape,一些聖經學者的解釋指出,這個字在聖經文獻以外找不到而意思亦不詳[1],而另外兩個希臘文的「愛」字 eros 和 philia,前者與自我及貪婪有關,後者是指親屬間的感情或友誼的愛,agape 則是自發付出、不在乎對象優點和全所給予的愛。就當我們按此而行,方見證著從神所領略,祂無條件向屬祂的子民立約,那不止息的愛。

註:[1]  天道研經導讀 - 約翰壹貳叁書,馮國泰

二十週年 ─ 毋忘… - 梁志鴻

張貼者:2016年10月25日 清晨7:39Administrator

轉眼間,基埔家已經走過了二十個年頭,回望過去,盡都是上主的恩典!雖然是二十週年,但基埔家的起源,卻要追溯至二十一年前,母會於暑期在六鄉的一個車房閣樓舉辦了暑期英文班,及後,開展了不同的團契,一年後,基埔家的第一次崇拜亦在這地方舉行。

開始時,母會只有五個半家庭受差開荒植堂,他們忠心服侍,守望教會,他們澆灌了、栽種了,惟獨是上主的恩典叫基埔家成長。上主透過母會的愛顧,為我們預備了現在的堂址,開堂兩個月之後,我們便於十一月搬進現址,這是上主的恩典!母會更於基埔家十週年時,把堂址的業權送給我們,於是,我們一直都不用為聚會的地方擔憂,從母會的愛顧,我們深深體會上主深厚的恩典。

基埔家的定位是一間社區教會,經過多年的努力嘗試,在2006年開始,上主為我們打開護老院的福音門,讓我們可以服侍院舍中的長者,所以,今天基埔家不限於麗和閣,也在社區之中,院舍中也有基埔人,這是上主的恩典,神愛世人!學效希伯來書作者所講:『我又何必再說呢,若要一一細說…(上主的恩典),時候就不夠了。』(來11:32) 但願在堂慶月當中的一切事物和活動,都提醒我們『毋忘感恩』!

堂慶是感恩的日子,在『毋忘感恩』之餘,也要『毋忘分享』;主耶穌曾經講過:「你們白白的得來、也要白白的捨去。」(太10:8) 況且,『與人分享』是信靠上主的表達,過往深深經歷祂的恩典,所以,『分享』不會叫我們缺乏,因為,深信祂是供應者!

我們就選擇讓今年的堂慶捐先與有需要的人分享。我們會先跟竹居台宣教士劉澤榮牧師的工場分享,非洲烏干達鄉村中的醫療和教育都有很大的需要,希望我們的分享可以支援他們購買藥物和助學。另外,我們會跟本地的城市睦福團契分享,她們長期在本地的貧窮人當中服侍,早年參與暑期基督大使活動的弟兄姊妹,也曾跟隨她們探訪屯門山邊的木屋區和荃灣的天台屋。

但願在二十週年的慶典中,我們『毋忘感恩』、『毋忘分享』,更重要是『毋忘初衷』─ 專心跟從、與主同在、興旺福音,因為,門徒就是蒙召、專心跟從基督的人!

真天地.本洪荒 - 吳家偉

張貼者:2016年10月25日 清晨7:37Administrator

里約奧運曲終人散,有贏得獎牌但因虛報遇劫而備受指責且面臨刑責,亦有雖擊敗宿敵而仍未能完金牌夢,卻贏盡各方的欣賞與認同,眾多訊息中,“洪荒之力”令人印象深刻,除了予人原始與茫然無際的聯想,相信也因講者的直率與真情。

這熱議的“洪荒”讓我記起《千字文》首兩句 -「天地玄黃,宇宙洪荒」,說的是有關天地起始,其描述與聖經記載神造天地的情境有相似之處。

創世事蹟於今人無疑久遠,但穿越歷史的神始終對人認定,從挪亞、亞伯拉罕家庭及至以色列民族,神約定屬祂的人為祂子民,頒下十誡之先,神說:『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,為聖潔的國民』,國度沒隨大衛王國瓦解而消亡,耶穌差門徒走遍世界,今天我們都是『被揀選…是有君尊的祭司、是聖潔的國度、是屬神的子民』。

早前有機會參與世界傳道會(CWM)的代表大會,有來自世界各大洲的三十二個會員教會(區會是其一),都是源自倫敦傳道會、英聯邦傳道會及英國長老會差會,母會灣仔堂是由倫敦傳道會於1863年所建立。大會開始的主日,到東道主韓國長老會於濟州當地的 Bub-Hwan 堂會崇拜,經歷過百年,來自世界不同角落,源於相同宣教運動所結的福音果子,聚集於前人所建的教會,一同敬拜創造主,心情十分激動。

人總喜歡追源溯本,卻又容易“忘本”,不是說忘恩負義那些叛逆事情,而是日子久了,起初共負一軛的熱誠與決心,信任無間的胸懷與氣慨都消失了。多少夫婦起初的恩愛,因家庭瑣事及壓力而被怨懟取代,又有多少拍檔起初的結義,因路途崎嶇失意而被猜忌所取代。作主門徒,主恩憐憫,提醒我們勿忘掉起初的愛心,雖然呼召不同,都是源自同一位與人立約的神。

追源不單可尋根,更可尋真,相片封塵褪色令面目模糊失真,年紀漸長世故人亦告別童真,人生旅途上,常被不同的價值觀與自我催逼纏累,掩蓋那本有神形象的真我。有教會發展多年,領袖們各在事業獨當一面,套用所長於教會但焦點卻落於程序與權責分工,教會真正的使命與存在目的漸漸湮沒於草木禾楷及內耗。

其實一切都是上帝的,不必在乎只如洪荒般像是甚麼也沒有,每一天都可以從新出發,只要『心意更新而變化…察驗何為神的善良、純全、可喜悅的旨意』,讓真我活出主的美善,自有一番天地。

未聞福音! - 梁志鴻

張貼者:2016年10月25日 清晨7:36Administrator

在NTM (New Tribes Mission)差會的辦公室,有一個文件櫃,當中放滿了從巴布亞新幾內亞(下稱「巴國」)寄來的信件,很多部落都乞求宣教士前往,給他們分享《上帝的話》(God’s Talk-巴國以此稱呼福音信息),以下是其中一個故事。

有一天,Eric和他幾個同伴外出搜擸,走了幾天都沒有收獲,天色已晚,便向另一個部落的村子投宿。入夜之後,Eric發現了一些奇怪的事情。營火漸漸熄滅,需要更多木材,這部落竟然派幾個人,進入森林拾取樹木。他想:「他們瘋了嗎?如此冒險!難道他們不曉得,在森林深處會被精靈吞噬嗎?」不久,發現他們竟然安全無恙、帶著微笑回來,令他百思不得其解!第二天醒來,Eric大吃一驚,因為他見到早餐之中,竟然有幾種祖先吩咐禁戒的食物,進食者必定觸怒精靈受罰。

他再不能忍受了,於是向長老查問,長老盡力用鴿子英語Pigeon English解釋(這是巴國眾多部落之間溝通的普通話,只能應付基本的溝通)。說:「曾有一位宣教士到訪我們的部落,學曉了我們的語言,然後,分享了God’s Talk,我們相信了耶穌,從此就不再懼怕精靈了,因為耶穌勝過一切!」

Eric不能夠完全明白長老的說話,但他肯定God’s Talk是自己部落同胞所需要的福音。所以,他開始寫信給差會,乞求差派宣教士到他們那裡去,好分享主耶穌的福音;他不斷寫信,一直堅持了十年,但一直都沒有回音。

直至2013年,差會終於派出宣教士到Eric的部落,宣教士急不及待地尋找他,滿以為終於可以相遇了;可惜!最後,只能遇上他的太太,並且驚聞他已於兩年前去世了;直到死時,他還沒有機會聽聞God’s Talk-福音!

我們常常唱著:『痛心世間尚有萬民,十架大愛總未聞』,我們又可以怎樣回應Eric的故事呢?有人願意聽福音,但卻沒有人去傳講,這是多麼可惜的事情!讓這個真實故事成為我們委身差傳的催迫,況且給門徒的大使命就是Great ComMission (Commit to Mission委身差傳);但願我們都珍惜、把握、爭取每個差傳的機會 - 甚或是短宣,向未曾聽聞福音的群體傳講寶貴的God’s Talk。

耶穌曾經對門徒說:「要收的莊稼多、作工的人少。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、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。」(路10:2) 但願我們都作主的門徒,就是祂所打發出去收莊稼的工人!阿們。

誠實相待 - 吳家偉

張貼者:2016年10月25日 清晨7:34Administrator   [ 已更新 2016年10月25日 清晨7:34 ]

基埔今期的讀經運動接近尾聲,完成耶利米書及哀歌後,如你過去三年都跟隨著教會的進度,就完整地讀過新舊兩約一遍了!

早前心裡有一個感動,在往後教會的讀經運動,或其他閱讀聖經的機會以外,從頭到尾地再讀聖經,沒有定下時限,因為有些章節隨心讀,很快就讀完,亦有好些章節,總會叫你來回細看。期望完成一遍後,又再開始,看看神會給自己可以再讀聖經多少遍。 : )

上月讀至創世記廿四章,記述以撒娶妻,相信不少弟兄姊妹都有印象,全章67節,來回讀了多遍,覺得實在有趣又有很多值得細嚼的地方。亞伯拉罕著老僕人遠赴他的本族為兒子以撒娶妻,老僕沒有問原因,只問如女子不願來時怎辦;神按著老僕所特別祈求的給他印證,他得著了便立時感恩讚美;利百加的父兄聽完所求後就立即應承,更特別的是,在當時婦女並沒有太多自主地位的時代,她竟有選擇的權利。

引象特別深刻的是經文多番提到「誠實」,並有不同人物向其他人詳細剖白的描述,甚至將說話幾乎完全一樣地覆述。老僕對主人父子誠實,亦十分重視神以誠實待他主人,又慎重地請利百加的父兄以誠實相待他主人,在亞伯拉罕眼中,他應是最忠誠的僕人,而圍繞著他所展演的是一份又一份坦誠相待的關係。

這並不單單在於"有碗話碗有碟話碟"式的完全剖白,相信亦不只因為這是一種美德,而是對彼此間關係的認知,與及因應自己的位份的一種忠誠,神愛亞伯拉罕並以誠實待他,亞伯拉罕信任這服侍他家這最老的僕人,將重任向他坦誠交託,老僕亦坦誠溝通他的限制與顧慮,他將要帶走利百加,向她及她的父兄坦誠交待,她父兄亦以誠實待她讓她作決定。

多少時候在我們事奉路上,或會纏擾著對錯得失等的掙扎,既要求自己及群體獻上最好的,又害怕不乎自己或別人的期望。神賜我們不同的恩賜,又叫我們照著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,看得合乎中道,互相聯絡作肢體,按我們所得的恩賜,作不同的服事,只要專一、誠實、殷勤、甘心,神又叫萬事互相效力(羅馬書12及8章)。

聖經常以比賽運動作比喻,運動員參與比賽都應帶著爭勝的目標,讓自己全力以赴,而運動員的本分是落場盡力的跑,盡用其恩賜,勝負自有判斷。作主門徒,領受主耶穌的託付,使人也作門徒,亦像老管家領受託付,懷著一份忠誠,只一心完成差遣,不為自己,也不論成敗,因為成就的在乎神!

學像基督(2) - 梁志鴻

張貼者:2016年10月25日 清晨7:32Administrator

去年曾經跟大家分享過《學像基督》的主題,當中提到『門徒』的起點不在於『方法』(how/doing),乃在於『生命』(who/being)!『門徒』是誰?『門徒』就是『學像基督的跟隨者』(Christ-like follower)。於是,我們要問自己:我的生命學像基督嗎?我們又要在那些方面學像基督呢?斯托得牧師在他的遺作《世界在等待的門徒》中,就列出了五種我們可以學效基督的榜樣,以下是自己一點反省。

1.    學像基督的道成肉身。從保羅於腓2:5-8去理解「道成肉身」,其精意在於謙卑與順服,連完全(本有神形像)的基督也甘願謙卑,我們認識自己的本相嗎?罪人有甚麼可誇呢!豈不是更當謙卑自己,順服上帝。

2.    學像基督的服事。在最後晚餐中,耶穌為門徒洗腳,吩咐門徒也要照樣去作,作甚麼呢?但凡能夠祝福別人的事情,都要去作,那怕是那些被世人看為卑賤的動作,好似昔日「洗腳」是奴隸的工作,不過,基督也作在門徒的身上了!

3.    學像基督的愛。基督的愛在那裡顯露無遺呢?我們都會異口同聲答道:「在十字架上!」這是怎樣的愛呢?是捨己的愛!保羅勸丈夫要愛妻子,正如基督愛教會,為教會捨己(弗5:25)。以後,門徒就知道要以這種態度去愛 ─ 要愛身邊的人(丈夫、父母、同事、同學……),正如基督愛教會,為教會捨己!

4.    學像基督的恆久忍耐。斯托得牧師引用了《彼得前書》說明門徒要受的苦,不是普通的苦,如身體健康等等,而是在不公義中受苦!現今的門徒不難體會這一點,信仰的價值觀跟世界是何等南轅北轍,門徒在盡力抗衡文化的同時,也應有心理準備為義受逼迫,但卻不應輕看恆久忍耐的力量,基督是我們的榜樣,歷代為義受逼迫的門徒都好似基督一樣,最終都能結出美善的果子。

5.    學像基督的使命。「差遣」這個主題在約翰福音中特別強烈,基督不斷稱呼天父為「差我來的、差我來者、差我來的父」;基督復活之後,交託門徒的使命是「父怎樣差遣了我、我也照樣差遣你們。」(約20:21) 天父怎樣差子呢?就是「差祂到世上」(約17:18) 道成肉身。所以,門徒也要實踐「道成肉身的使命」,進入他人的世界,引用英國聖公會蘭賽大主教的說話:「要罝身懷疑者的困惑、提問者的問題、迷失者的孤獨之中」。

所以,學像基督就是憑著捨己的愛謙卑地服事,活出道成肉身的使命,這個過程絕不容易,需要門徒學像基督恆久忍耐!

「何以無懼」 - 吳家偉

張貼者:2016年10月25日 清晨7:31Administrator

近日一則影視新聞吸引了不少人,香港電影金像獎大會主席爾冬陞先生在頒發最佳電影時,引羅斯福總統講過的話:「我哋最需要恐懼嘅呢,係恐懼本身」,得獎電影『十年』的監制蔡廉明弟兄兩度深呼吸後,說:「多謝天父,多謝金像獎夠膽頒呢個獎俾我哋,多謝夠膽投票俾我哋嘅評審,多謝五位好出色嘅導演,佢哋嘅勇氣,我好欣賞…製作上,係有好多不足...,我哋繼續要謙卑,繼續要學習…」

受難節日子,參與了基埔家第一次的讀經日營(特別註明:讀經營一點也不受難,別誤會了☺),仲明牧師帶領我們鳥瞰馬可福音,一個很好的體會,讓我們認識了耶穌是「神的兒子」(可1:1),這一個全卷書的主題,甚至,看守著耶穌釘十架的百夫長,也為主發出見證「這真是神的兒子」(可15:39),並細察耶穌的門徒,在祂復活之初時的「又發抖、又驚奇、甚麼也不告訴人.因為他們害怕」(可16:8),進而思想到在往後的日子,他們是如何無懼地宣講神兒子的福音!

最近看一篇有關工作倫理的短文(註一),作者分享她多年在工作間,堅持從小就建立的價值觀,如何抗衡沖激著這個價值觀的世俗文化,並那些企圖叫她妥協的"忠告",文中她細說了一些秘技,亦清晰地勸戒當持守的心態,最後她說:「要保持自重...不向所謂的現實低頭。現實是,培養內涵和正氣絕不迂腐,而是一種魅力。現實是,不抄捷徑,短期內可能看似比人起步慢,但長遠而言,卻能熬出堅定的自信,體味「柳暗花明又一村」的可貴和美麗。」

與同事分享這篇文章,有同事問這個世界有不走捷徑的人嗎?人生路總不會只得一條,或是一手一腳以讓自己親身經歷更多,或是借助別人之功以盡早完成;另一種處境,可以是按著既定程序而收取或付出,又可以是鑽規則的空子以得更多,聽說有夫婦為得多編配公屋單位而離婚,後再復合;更有處境是不擇手段,以謀取不應得的利益如賄賂等行為。
人生路的處境,何止萬千,在挑戰面前都是兩條路的選擇,人自然都會從得失著手計算。固然上述的後者明顯違反法律,但世界的標準在變,且法律亦有其限制,而前者所包含的考量,雖無關法規倫理,但真正的得失是否只在於更快或更安舒?從世人的角度計算,似乎沒甚麼是絕對的。

作抉擇先要認清目的,藉著主的復活讓我們重拾神在創造人時,所賦與我們生命中的美善,就是祂的形象,作主門徒,憑藉主恩,懷著勇氣,面對抉擇時,能展現人生的美善,讓自己與身邊的人更深認識神。

註一:『我不抄捷徑』,何靜瑩, http://iquest.hk/?p=11831

「激進的門徒」(Radical Disciple)

張貼者:2016年10月25日 清晨7:30Administrator

首先,何以是「門徒」?

許多人發現耶穌基督的跟隨者,在新約裡面只有三次被稱作是「基督徒」,著實大吃一驚。最為意義重大的,是在敘利亞的安提阿。路加描述耶穌的門徒首先被稱為「基督徒」(徒11:26)。安提阿以國際城市聞名,此地的教會也是個國際性社群團體;稱其會友為「基督徒」非常貼切,表達出這群人對基督共同的忠誠,勝過種族背景的差異。另外兩處提到「基督徒」,都表明這個稱謂開始廣為大眾使用(徒26:28、彼前4:16)。

基督徒與門徒這兩個詞,都蘊含與基督的關係,雖然「門徒」可能較「基督徒」更強烈表達出相互關係,因為更明確道出師徒關係。耶穌公開傳道的三年中,十二使徒起先是門徒的身份,之後才成為使徒;身為門徒,他們接受老師主耶穌的諄諄教誨。

有人希望「門徒」一詞後世持續沿用,好讓基督徒自覺自己是耶穌的門徒,慎重負起「作門徒」的責任。你我既宣稱是主耶穌的門徒,將來不要激怒耶穌,以致祂說:「你們為什麼稱呼我『主啊,主啊』卻不遵我的話行呢?」(路六46)真正作門徒,是全心全意成為門徒。

第二,何以要用「激進」(radical)?「激進」是用來描述作門徒的形容詞,「激進」的英文源自於拉丁文radix的字根。這個詞原本是用來為政治立場貼標籤的,像是形容十九世紀政治家威廉.柯貝特(William Cobbett)及其自由改革黨的極端見解。輾轉演繹,這個詞一般用來形容人們追根究柢的見解,以及全然委身,全心投入。

現在,我們把名詞(門徒)和形容詞(激進),放在一起,來發出第三個問題—為什麼稱之為「激進的門徒」?答案便顯而易見。基督徒當中有著不同層次的委身,因此耶穌用撒種的比喻,種子最後的結局來解釋這個道理。種子所落在的土壤會決定各自最終的結果。落在淺土石頭地上的種子,耶穌說那些是「沒有根」的。

人逃避成為激進的門徒最常用的方法,就是選擇性服事;選擇委身於適合我們的服事,逃避需要付代價的服事。但是,正因為耶穌是我們的主,我們便無權自己選擇,只得順服祂的權柄,按著祂的心意來揀選。

轉載自《世界在等待的門徒》

猴年蒙福 - 吳家偉

張貼者:2016年10月25日 清晨7:28Administrator

隨著農曆年休假結束,眾人回到緊湊的生活,如大家新曆年時曾定下好些志向或計劃,未知已是如火如荼或是無盡等待之中,又或未曾有此想法也好,且讓我們藉對「丙申猴年」多一點的認識與聯想,為前行添一點動力。

中國人傳統把十二生肖對應以「天干」及「地支」紀編的曆法,故以2016年2月4日立春為始的「丙申」年為猴年(地支中的「申」配對猴),知其生肖,大抵能算其年齡,所以女士被問其生肖時,常或支吾以對!參考維基百科的資料,商朝的甲骨已刻有完整干支日曆,先秦時期有以動物相配部份生肖的記載,十二生肖完整的記載見於東漢。生肖由來的故事很多,流傳較廣的提及貓因受鼠所騙,而失去列入生肖之列的資格,並因此世代仇恨於鼠。原來古巴比倫及埃及都有類近的十二生肖,有學者認為其為中國生肖之源,但也有認為其體系完全不同。干支在中國不單用於記錄年月日,亦成為占卜算命之用,當然你不會以為我跟你談風水命理,想指出的是人千百年來欲從曆法中探究自身禍福,以知來去,趨吉避兇,但其實要明白人的「來」與「去」,並其中當作的事,是不能離開「創造」的故事。

早前讀儀章博士的著作,他提到創造是認識神的基本,神是創造者,並提供神在歷史中行動的背景,而創造是有秩序的。他與一些學者都以創世記第一章的創造作為認識神的開始,並指向「新天新地」(新創造)作終點,新天新地在聖經的最後一卷書啟示錄有詳細的描述,但它早已展示於舊約以賽亞書第六十五章(正隨教會讀經運動至此書的弟兄姊妹可留意呀!)。

儀章博士亦指人最適切的態度,就是謙卑地承認自身的被造性,但同時每個受造都是獨特的,並受造成為與神一同掌權的同工。又指箴言特別聚焦於創造背後的秩序,肯定即使罪進入神所設計的世界,創造的秩序仍未被摧毀,智慧人會嘗試辨識這個秩序,並學習與神,與神的子民並整個受造的秩序建立關係。人在各方面活出一個信靠順服的生命,是在世上一個蒙福的正確途徑。

上週在家搜救一件掉進洗手盆的小物件,但狹窄的位置不能讓手緊握以扭開水喉底的隔氣水兜,小工具不夠力,大工具亦放不入,無計可施之際,發現緊貼著水兜的大魚際(拇指底部至掌跟,伸掌時突起的部位)或可用,逐在水兜後面加上三隻指尖,竟可扭動半寸,頓覺神創造的奇妙,心中暗自發出讚嘆,從未想過這部份的掌紋及位置竟能發揮如此功效,憑這寸進終把小物救回。神所給我們的恩賜,當然不止於此,就在我們走著祂的道上每一步,給我們發現。

作主門徒・扎根聖道 - 梁志鴻

張貼者:2016年10月25日 清晨7:26Administrator

今年教會正堂的主題佈置,採用了以『樹』為主體的設計,按照設計者(朱敏婷姊妹)的分享,設計意念有三個重點:

1)你猜猜這棵樹最大的特點是甚麼?
特點就是這棵樹擁有很多樹根,除了一般的樹根,當大家仔細查看時,便會發現它還有氣根。它擁有那麼多根,才能夠吸取到足夠的養份。

2)這樣,跟『作主門徒』有甚麼關係呢?
作主門徒當然要背起十架(太16:24)《樹上有十字架》、要勤讀聖經(約8:31)、也要胸懷普世(太28:19),努力將福音傳到地極(太24:14)《氣根掛著地球》。

3) 為甚麼樹上沒有結果子呢?
不是沒有結果子!樹上長滿了心形的花瓣,人們應該從門徒的生命中看見愛心,花瓣亦會隨風飄送,這樣,就把愛心傳送開了。

這個設計讓我聯想起,樹木需要很多根來吸取足夠的養份,我們也不可以單一的途徑來認識神的話語,不要忘記《栽培成長八課》所提到的聽(聆聽)、讀(閱讀)、研(研究)、誦(背誦)、想(默想)、用(應用),在追求神的話語上,原來有那麼多的途徑!

還有當我們彼此相愛的時候,眾人因此就認出我們是主的門徒了(約13:35)愛從那裡來?我們愛,因為神先愛我們(約一4:19)就讓我們先與神戀愛!最後,我們不要忘記世界,因為我們的神是胸懷普世的,祂深願萬民都作門徒(太28:19)!
在這些事情上,我們今年可有計劃呢?我們沒法阻止『時間』匆匆過去,但倘若我們嘗試計劃,並努力實踐,必定可以叫『時間』充充實實,『時間』就是生命!

1-10 of 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