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園地‎ > ‎門徒‧行者‎ > ‎

「知」「行」合一 - 吳家偉

張貼者:2015年6月27日 上午10:11Administrator   [ 已更新 2015年6月27日 上午10:13 ]
早前閱讀一篇《人生三問》(註1)的短文,第一問關於人生有甚麼值得追尋的目標,第二問關於通往目標的道路是甚麼,都是「知」的問題,前者在於意義的「知」,後者在於實踐之道的「知」。文中再問除了「知」之外,還有「行」的問題,又指人若往與所「知」的相反方向跑去,沒有按著所知的去「行」,所有的「知」都是枉然。然而不少人,包括我和你都曾經試過,甚或正與自己所追求的目標背道而馳!

最近與弟兄姊妹查考約拿書,第一章的頭三節記載著:『耶和華的話臨到亞米太的兒子約拿,說: 你起來往尼尼微大城去,向其中的居民呼喊,因為他們的惡達到我面前。 約拿卻起來,逃往他施去躲避耶和華;下到約帕,遇見一隻船,要往他施去。他就給了船價,上了船,要與船上的人同往他施去躲避耶和華。』

約拿是先知,神吩咐他做的是份內事,宣講神的說話,為甚麼他不去呢?尼尼微是亞述國的首都,在當時的北國以色列的東邊,約拿要逃往的他施在那裡呢?就在北國西面地中海的盡頭,今日西班牙南端的一個城市,相信是當時的人所知西面可到最遠的地方,這段相反方向的海路比往尼尼微的陸路,平面距離長十倍以上。而約拿並不是 "hea" 走的,他選了最遠的航點,預付了全程的船費,甚至有可能是包船所需的費用。是甚麼驅使約拿如此決斷地調頭就走?

是約拿信不過神有審判亞述的能力,擔心自己所宣告的貨不對版,所以逃避?書中第三章告訴我們,約拿最終還是到了尼尼微並作出宣告,尼尼微王由上而下全城悔改,以至神回心轉意沒有降災,而約拿就向神發怒。原來他知道神會赦免願意悔改的尼尼微,因亞述是以色列的敵人,所以不願意實行神給他的吩咐。

一般來說,人對於他所不認同或不相信的觀念,會採取不著緊甚或抵抗的態度,而另一邊廂,人會全情地投入於他們相信是有價值的目標,如廢寢忘餐地工作,或不顧一切地往賭桌走, 以期擁有更多並取得更大的保障,但諷刺的是,人往往因過勞而失去了健康,或太忙而忘了珍惜關係,亦有人於突然獲得巨額橫財時,驚喜過度而撒手人寰,又或被見獵心喜的親朋擄人勒索,不要說原以為可得享的成果遙不可及,甚至本來有的也失去了。沒有「知」而無所「行」,或者「行」於沒有真實意義的「知」,都何其可惜!

約拿卻是另類,他的「知」是真實的,他的「行」卻是反向的,這現象其實在信徒中會是相當普遍的,相信約拿比我們很多人對有關於神的「知」都更深,但他反向的「行」比較起來卻更盡,然而神所要作的落空了嗎?沒有,不單如此,書中第四章約拿向神說『我知道你是有恩典,有憐憫的神』,神卻藉約拿愛惜神賜給他以作遮蔭的一棵蓖麻,提醒約拿,祂豈不愛惜尼尼微城中的十二萬多人?

我們作主的門徒,對主給我們的囑咐所「知」的有多明白?致使我們可以「知」「行」合一。        

(註1) 孫效智,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,http://iquest.hk/?p=7685
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