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st date: Oct 25, 2016 2:31:35 PM
近日一則影視新聞吸引了不少人,香港電影金像獎大會主席爾冬陞先生在頒發最佳電影時,引羅斯福總統講過的話:「我哋最需要恐懼嘅呢,係恐懼本身」,得獎電影『十年』的監制蔡廉明弟兄兩度深呼吸後,說:「多謝天父,多謝金像獎夠膽頒呢個獎俾我哋,多謝夠膽投票俾我哋嘅評審,多謝五位好出色嘅導演,佢哋嘅勇氣,我好欣賞…製作上,係有好多不足...,我哋繼續要謙卑,繼續要學習…」
受難節日子,參與了基埔家第一次的讀經日營(特別註明:讀經營一點也不受難,別誤會了☺),仲明牧師帶領我們鳥瞰馬可福音,一個很好的體會,讓我們認識了耶穌是「神的兒子」(可1:1),這一個全卷書的主題,甚至,看守著耶穌釘十架的百夫長,也為主發出見證「這真是神的兒子」(可15:39),並細察耶穌的門徒,在祂復活之初時的「又發抖、又驚奇、甚麼也不告訴人.因為他們害怕」(可16:8),進而思想到在往後的日子,他們是如何無懼地宣講神兒子的福音!
最近看一篇有關工作倫理的短文(註一),作者分享她多年在工作間,堅持從小就建立的價值觀,如何抗衡沖激著這個價值觀的世俗文化,並那些企圖叫她妥協的"忠告",文中她細說了一些秘技,亦清晰地勸戒當持守的心態,最後她說:「要保持自重...不向所謂的現實低頭。現實是,培養內涵和正氣絕不迂腐,而是一種魅力。現實是,不抄捷徑,短期內可能看似比人起步慢,但長遠而言,卻能熬出堅定的自信,體味「柳暗花明又一村」的可貴和美麗。」
與同事分享這篇文章,有同事問這個世界有不走捷徑的人嗎?人生路總不會只得一條,或是一手一腳以讓自己親身經歷更多,或是借助別人之功以盡早完成;另一種處境,可以是按著既定程序而收取或付出,又可以是鑽規則的空子以得更多,聽說有夫婦為得多編配公屋單位而離婚,後再復合;更有處境是不擇手段,以謀取不應得的利益如賄賂等行為。
人生路的處境,何止萬千,在挑戰面前都是兩條路的選擇,人自然都會從得失著手計算。固然上述的後者明顯違反法律,但世界的標準在變,且法律亦有其限制,而前者所包含的考量,雖無關法規倫理,但真正的得失是否只在於更快或更安舒?從世人的角度計算,似乎沒甚麼是絕對的。
作抉擇先要認清目的,藉著主的復活讓我們重拾神在創造人時,所賦與我們生命中的美善,就是祂的形象,作主門徒,憑藉主恩,懷著勇氣,面對抉擇時,能展現人生的美善,讓自己與身邊的人更深認識神。
註一:『我不抄捷徑』,何靜瑩, http://iquest.hk/?p=1183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