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st date: Dec 01, 2015 2:33:57 PM
曾看過一部名為 All is Lost(中譯:一切盡失)的電影尾段,片中主角的帆船意外入水,他用盡一切的裝備及技能,與大自然搏鬥七日求生,甚至有遠洋船擦身而過卻未能獲救。翻看影評,說電影扣人心弦、感動人心,證明人類的機智與堅韌。然而,在第八日夜間,他躺於物資耗盡的救生艇,發現遠處有燈光,遂點燃航海日記以火光吸引注意,火勢失控波及救生艇,主角墮入海時起初仍掙扎上浮,但不久便放棄了,讓自己沉向海底,就在這時,從水面有燈光照入,並有一隻手伸進水中,他也伸出手而被抓著。
感恩最近參加了兩個讓自己反省得著更新的活動,九月份的同工退修會第二天早上,一同靈修思想"得與失",經文中提到人若賺得全世界,卻賠上了生命有甚麼益處呢(太16︰26),自己的反省:選擇時不在於計算失的多還是得的多,而在於是甚麼原因放棄,而想得著的為甚麼是重要的。
上星期參加了星架坡曾金發牧師在香港主領的銳意門訓研習會,曾牧師在其中一講,提到忙於接待事宜的馬大向耶穌訴苦,質問耶穌為何不叫坐在祂跟前的馬利亞幫助她,耶穌提醒她重要的只有一件事,而馬利亞已選上了,曾牧師置換處境,指如果馬大正滿心喜樂地投入於接待耶穌的工作,而馬利亞卻介懷為何馬大不到主前聽道,並質問耶穌,耶穌的回答會是怎樣?相信耶穌同樣回答,重要的只有一件事,而選上這件事的人,今趟卻是馬大。那麼,重要的究竟是甚麼事?是聽道還是服事?是坐在主跟前,還是在供應耶穌所需的廚房?曾牧師指是一個平靜安穩於主的心。
研習會中,幾位講者都觸及教會中,弟兄姊妹間,或是長執與教牧間,或是會眾對教會時生齟齬。同行路上總有磨擦,這裡不是要處理紛爭這課題,而是反省走主的路,甚麼是重要而應把握的。
研習會有三個並行的工作坊,我參加了題為"在青少年群體如何作大手報道"的一個,名稱像是介紹一些經過精細規劃的大規模事工,但講者卻坦誠地分享,他們的聚會很"hea",基本上沒有計劃,就是玩下遊戲、打下機,他的時間主要用於做兩件事,小組門訓及個人會面,約有8-9個小組同期進行,定期單對單與20多位弟兄姊妹見面,當中包括長執。他看為重要的,是在當下處境,觸及生命中需面對的問題,彼此反省更新而帶來突破。分享很真實,讓人感動。
回到同工退修會,大佬在第一天的研習,預備了王志學的文章《經歷神—退修默想導引》,當中提到在天路歷程上,"執著"使人成為觀光客而不是朝聖者,後者深知走的是窄路,需背起十架跟隨,前者卻是遠遠地跟著,怕主回過頭要他變賣所有,旅途中,觀光客因不斷累積而飽受纏累,朝聖者卻因不斷虛己和捨棄而步履輕省,開放地投入路程中的所有人、物和事情,從中察驗神的作為。」
或是作工,或是學習,無論是甚麼處境,是順是逆,我們是否都能平靜安穩於主?作主的門徒,寵辱不驚,志無旁騖,定意以跟隨主、行主的心意為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