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st date: Feb 23, 2015 3:23:52 AM
不知道還有多少人會帶備俗稱「散紙」或「碎銀」的零錢出街,相信大多數人都經驗過,散紙重疊疊的麻煩與不爽,會想辦法「洗左佢」,如遇上手上的散紙剛好可以「用晒」來解決一個需要時,或會有點兒興奮甚至心滿意足的感覺,特別是所剩不多竟又啱啱夠用時那 perfect(完美)的感覺甚好。固然,不會因為散紙太多而特意去消費,但卻會促使我們把握一切可用的機會。
保羅在腓立比書用重複的句子,說他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所應要得著的東西,以至向著標竿直跑而竭力地追求,如他因得遇見了基督就覺心滿意足,就不會有那種翻天覆地的動力,把福音傳往外邦。
人生中有著很多的不滿足,是因為達不到所想所求,有外在環境人事,亦有自身期望催逼,如若能調整自己的定位去積極面對所不能改變的外在因素,甚或有感動要成為改變的推動者,其實一切也在自己的選擇當中。如選擇一些並不真正重要的目標,我們只會被沒有意義的不滿足驅趕著,變得苦毒怨艾,鑽入牛角尖死胡同而虛耗一生。反之,選擇真正重要的目標,認清那些是指向這目標的不滿足,讓他們成為有力的推動,以達成一個又一個生命中有意義里程,會否來得精采、有意思而又能得著最終的滿足?
就像保羅為要得著他認為最重要的,付上一切並歷盡困險,到最後他可以心滿意足地說:「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,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,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。」(提後四7)。我們從保羅的生命領受很多教導,甚或羨慕他以作榜樣,然而那是保羅的生命,我們都是獨特的,不在於比保羅或其他人是高還是低,保羅或其他人所走的路跟自己要走的路不盡相同,但方向一樣,源於同一的根本。
舊約中傳道者對人生作了一個十分詳細研究之後的結論:「這些事都已聽見了,總意就是:敬畏神,謹守他的誡命,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 。」( 傳十二13 ),最後一句在呂振中譯本是:「這就是整個的人」,人生或人的本分是敬畏神,惟有謹慎在神面前,認清自己的身份,一步一步地探究祂在我們被造的生命中美善的計劃,才能活一個合乎祂的心意、精采而滿足的人生。
我們的散紙包中,「大餅」定「神沙」較多?那些時候存量較多或少?幾時用盡再重新累積?其實每人都不同,在於是為那些需要而預備,及是否把握著用的機會。